你好!欢迎来到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张春照:黄埔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4-09-14 | 来源:本单位 | 作者:

《团结报》刊发我院张春照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黄埔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全文如下: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首度在军事上携手合作的重要成果。1924年6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与苏共的帮助下黄埔军校应众望而诞生。黄埔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旨在为国民革命训练军事指挥人才。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之魂,是一代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强国梦的精神标识。1926年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中共党员安体诚在《黄埔日刊》首次提出“黄埔精神”,指出:“黄埔精神是充满着信仰并实行真正中山主义的革命军人精神”。黄埔军校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大革命时期用鲜血和誓言谱写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下,黄埔师生怀揣“振兴中华”的民族复兴梦应时代所需投身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黄埔精神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典范

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担负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黄埔精神是爱国主义、革命理想及团结信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大革命时期的融合再生,承载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在不同历史时期,两岸学界、政界以及军界从不同角度对黄埔精神进行论述,综合而言,黄埔精神体现在爱国、革命、团结、奉献。爱国主义是黄埔精神的核心,爱国行动是黄埔精神在国家蒙辱时的迫切要求,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爱国主义的现实表达。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强调:“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同时,要求:“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担负救国救民的责任。”爱国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和前提,与彻底抛弃自私自利的奉献精神密切相连。爱国奉献激发了黄埔军校的诞生,是黄埔军人的立身之本和初心使命。革命理想是黄埔精神的独特品质,革命行动是黄埔精神在人民蒙难时的显著特征,孙中山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是不怕死。”革命就是不怕牺牲、以大无畏的英勇奋斗参与武装斗争。英勇奋斗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奋斗”的壮志豪情,是“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的真情流露,英勇奋斗是革命理想的实践表达。中国革命的任务十分艰巨,团结协作为爱国行为与革命行动提供坚强保障,团结协作是黄埔精神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显著标识,诚如黄埔校歌所言:“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团结进取精神,以民族大义为重、无私奉献,指派多名共产党员助力黄埔军校运行与发展。

黄埔精神是在大革命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军事领域上的再现。在抗击日寇过程中,为能实现驱除外敌的时代目标,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付出巨大牺牲代价,让“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实现了客观上的再生。面对共同的敌人,国共两党为挽救国家危亡,抛头颅、洒热血,团结合作、同仇敌忾,黄埔精神不是空洞口号与动员,而是黄埔学子用生命诠释爱国奉献,用个人最高代价注释了革命牺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黄埔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与革命洗礼,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敌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黄埔军校给后人留下的实现“统一中国、振兴中华”宝贵精神财富。

黄埔精神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一百年前,孙中山曾对黄埔人说:“国家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从文化视角而言,国家统一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应具备民族性、共通性、历史性,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一致认同。

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己构建的民族精神,是经过历史检验和革命考验的精神动力。黄埔精神是两岸反“台独”、促统一的精神纽带,是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黄埔军校是两岸公认的文化遗迹和精神纽带。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珍贵精神财富,在有效推动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实现祖国统一进程中,深化黄埔情缘、打造黄埔品牌,汇聚黄埔力量,促进两岸乡情与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九二共识”与和平统一的故事,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而努力,将“两岸一家亲”同心圆画得更大、把“两岸命运共同体”筑得更牢,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据《黄埔一期的红色传奇》作者刘育钢介绍:“至今台湾军校毕业典礼必奏唱‘黄埔校歌’并恭读孙中山先生遗嘱,黄埔社团组织遍布岛内。”在祖国统一进程中,黄埔人、黄埔后代以及台港澳侨黄埔同学亲属,乃至岛内同胞共同传承“爱国、革命”之黄埔精神,与推行“台独”分裂路线、否定“九二共识”的顽固“台独”分子进行坚决斗争,团结广大岛内台湾同胞、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让岛内社会了解真实大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就两岸长期存在的分歧问题形成共识,达成祖国统一的愿景,为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而团结奋斗。

黄埔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遵循和追求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大党对自身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的深刻把握,顺应世界潮流、历史大势与民心民意,坚定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以及人民之问。中国式现代化完全不同于殖民掠夺、国强必霸的西方式现代化,为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开辟新路,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必定为人类文明及社会现代化实践与理论做出新贡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欧美西方列强“脱钩”“断链”轮番上演,“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此起彼伏。尽管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荆棘密布,中国式现代化依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黄埔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力量,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提供精神支柱。革命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应传承百年黄埔精神,让“爱国、革命”焕发时代光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儿女要通力合作,担当作为、甘于奉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根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张春照系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胡霞娥系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来源:团结报
版权所有: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粤ICP备2022143588号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三元里大道99号 联系我们:020-86574084